全國唯一750分女狀元(全國750分女狀元)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2-08-25
近日,各地高考成績陸續(xù)公布,又到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緊張時刻了。
全家人蹲守在電腦或手機面前,幾乎動作一致地屏住呼吸,緊盯屏幕。
不過有意思的是這種時候,父母及家人的心情,往往比考生還緊張,還激動。
有圖為證。
四川綿陽一考生查成績時,父親陪在女兒旁邊,卻比女兒還緊張。
只見他雙手捂著臉,一副想看不敢看的樣子,整個人就一大寫的緊張,成績一出忍不住抱住女兒,相擁而泣。
這一波無疑穩(wěn)了,說明考上了,努力沒白費。
同樣是四川考生,有一位考生母親和眾人一樣,陪著孩子在電腦前等成績,孩子分一出,她激動地大喊:“699分”。
那一臉興奮的表情,別提多開心了。
江西九江。男孩高考總分一出,637分讓全家都激動了,當?shù)弥琶?69比預想的要靠前許多,更是跳躍、擁抱、尖叫。
興奮之情溢于言表,看來考上985名校妥妥的。
不過要論父母的激動心情,恐怕無人比得上何碧玉的父母。
因為2000年,他們14歲的女兒以750分的成績,成為恢復高考以后唯一一位高考滿分的人。
然而這位逆天女狀元卻在學有所成后,投身美國的懷抱,讓其父母、母校和祖國失望了。
01 跳級神童何碧玉于1985年出生,自幼生活在河南省新鄉(xiāng)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。
剛出生的她,看不出和別的小朋友有何不同。
直到上了幼兒園,老師和父母才發(fā)現(xiàn)她與其他孩子的差別。
別的孩子在一旁追逐打鬧,嬉戲玩耍,她獨自在另一旁研究小書本。
老師發(fā)下來的書本,何碧玉往往只用3天時間就能了解里面的內容,有時候甚至可以把里面的故事,解讀給其他小朋友聽。
這令幼兒園老師很驚訝,便告知其父母。得知女兒天資聰穎,于是培養(yǎng)女兒一事被提上了日程。
上小學后,何碧玉表現(xiàn)出來的并不只是聰明,還有過目不忘的能力。再復雜的古詩詞,她只要看上一兩遍便能全文背誦。
這更加堅定了父母培養(yǎng)她的信心。
10歲那年,何碧玉讀五年級。正好當?shù)赜幸粋€實驗班,預計招30名成績優(yōu)異的學子,進行重點培養(yǎng)。
這個實驗班的招生標準極高,入門考核需要經(jīng)過初試、復試、智商測定,以及多項綜合測試,然后錄取綜合成績排名最靠前的那一小部分人。
不出意外,何碧玉順利地進入實驗班學習。
本就聰穎的她,在這個班級里得到精心培養(yǎng),大放異彩。
在這里,她憑著高超的智力,驚人的毅力,只花四年時間,就把小學六年級以及初、高中的知識全部學完。
比普通人少花了將近一半的時間。
2000年的那個夏天,14歲的何碧玉滿懷信心,參加高考了。
上海灘走紅的作家張愛玲曾說過:“成名要趁早?!?/span>
何碧玉做到了,高考成績一出,她以750的滿分成績震驚眾人,名滿天下。
從高考恢復至今,還沒有人能如她一般考出滿分成績。她是名副其實的,且唯一的高考滿分女狀元。
她創(chuàng)造了河南省高考歷史上的一個神話。
那時候的何碧玉,簡直就是“別人家的小孩”的典范,以至于很多學生家長,紛紛想向她取經(jīng)如何學習。
事實上除了自身天資聰穎、父母的大力支持,以及實驗班老師們的精心培養(yǎng)外,何碧玉沒少在學習上下功夫。
歌德曾說過:“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,并借助才能與堅毅來完成它?!?/span>
何碧玉到少年實驗班學習后,就很清晰地定下要考清華大學的目標。
她用小紙條寫下“清華,志在必得”、“清華大學,等著我”之類的話語,貼在床頭時刻提醒自己、激勵自己。
有了目標,剩下的全靠執(zhí)行力。
何碧玉給自己制定了一個作息表,每天需要做什么,她都一一列出來,并且嚴格執(zhí)行。
早晨6點半起床,晚上22點半休息;上午以文綜為主,中午休息15分鐘;下午以理綜為主,晚飯后鍛煉半個小時;每次吃飯時間不超過30分鐘;睡前復盤總結當天的學習計劃。
四年學完七年的課程,正是得益于這份精確到分的作息表。
學習的知識點越來越多,就越難消化,而記憶一旦出現(xiàn)混淆,那就會鑄成大錯。
何碧玉深知這一點,所以睡前會將一天所學在腦子里回憶一遍。
而為了讓自己能完全消化知識點,她還根據(jù)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感悟,將知識分享給其他同學,以此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。
因此在實驗班里,盡管大家都是佼佼者,但何碧玉還是更勝一籌。
堅定的目標,非凡的智力,超乎尋常的毅力,超強的執(zhí)行力,加之四年的不懈努力。
讓何碧玉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,以滿分的高考成績,如愿進入清華大學。
不難想象,天才少女,美女學霸,進入清華大學后,必然備受關注。
對于人才,無論是哪個學校、哪個國家都會格外上心。
何碧玉正是如此,在清華學習期間,選擇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科學專業(yè)的她,得到大力培養(yǎng)。
本科四年,轉眼即瞬。
未來何去何從,何碧玉有點迷茫了?
她的導師建議她考取本校研究生,繼續(xù)深造,但考慮到國外有更高更精尖的技術,何碧玉還是選擇出國留學。
2004年,何碧玉被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錄取。
在美國留學的何碧玉并沒有放松自己,反而更加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。
因此,盡管那里人才輩出,她依然可以躋身頂尖者行列。
經(jīng)過五年的學習,何碧玉再一次面臨選擇:是留美工作,還是回國效力?
一方面她貪戀美國更高精尖的技術水平,另一方面她也在猶豫,國內友人不斷勸說她回國,告訴她異國他鄉(xiāng)總歸是異鄉(xiāng)人,有諸多不便,更何況美國歧視亞裔現(xiàn)象屢見不鮮。
或許是朋友的勸說起效了,又或許是國內的發(fā)展讓她有所信心,她內心的天平已經(jīng)傾向于回國發(fā)展。
不出意外的話,意外發(fā)生了。
得知她想離開,美國學界開始“放大招”了。
美國紐約大學當即向她發(fā)出邀請,企圖用副教授的職位打動她留下。
不到30歲,就能成為美國紐約大學的副教授,誘惑力之大,很難讓人不心動。
如此待遇,也說明美國對她的重視。
回國是一條看不清未來發(fā)展的路,而留美儼然是看得見的坦途。如何抉擇,何碧玉此時了然于心。
沒錯,她最終選擇留在美國。
其實拋開別的不說,這份工作確實不錯。但考慮到父母、友人的殷切期盼,以及母校和祖國的大力栽培,那就另說了。
何碧玉留美的消息傳到國內,一時間備受爭議,網(wǎng)上甚至有人怒斥她“忘恩負義”。
她的父母,她的母校一度因此蒙羞。
網(wǎng)友之所以如此憤怒,無非是覺得父母從小的支持與養(yǎng)育,以及國家的精心栽培,最終付諸東流。
知乎上曾有個簡單粗暴的問題:“國家需要花多少錢才能培養(yǎng)出一個尖端人才?”
有位網(wǎng)友評論道:
“高端人才,萬里挑一。所以需要花費培養(yǎng)普通人才費用的一萬倍才行?!?/p>
有個寫作者“娟娟lu教育”,曾按照普通學費標準和各地消費平均水平粗略估算,最后得出保守結論:培養(yǎng)一名普通大學生四年需要花費人民幣十萬之多。
如果真如網(wǎng)友所說,培養(yǎng)高端人才的費用是普通人才的一萬倍,那么僅是大學四年高端人才的培養(yǎng)費就得花上千萬了。
細思極恐,這還不包含從小學到高中的培養(yǎng)費用。
想當年,何碧玉進入清華大學如魚得水。
在指導老師帶領下,何碧玉不是做實驗、記錄數(shù)據(jù),就是參加各種學術比賽。
因此,在母校和祖國的精心栽培下,何碧玉取得了不少好成績,贏得了校內外、乃至國內外的廣泛認可。
這一切的背后不難想象,承載的是大量的金錢輸入和人力輸入。
例如比賽當中需要花費的資金,以及她取得成績后的獎金獎勵等等,就是筆不小的費用。
這些國家及母校對她的栽培,暫且不提。
面對父母對她的支持與付出,她似乎也沒有付諸太多回報。
更別說,出國前她對父母的承諾沒辦到。
當初她承諾父母,一拿到學位,就回國發(fā)展。
可如今,已經(jīng)拿到美國綠卡的她,卻在畢業(yè)之際,跟父母通話說暫時不回國,要留美工作。
也難怪群情激憤,父母和國家花了十八年的時間,耗費大量的師資力量,到頭來卻給他人做嫁衣,為美國培養(yǎng)了一個科學家。
何碧玉現(xiàn)如今的做法,終究是錯付了國家與母校的栽培,父母也因此成為了眾人議論的對象。
不得不承認,這些年來美國在搶人才方面,的確是不遺余力。
何碧玉不是第一人,也不是最后一人,只希望以后少點人才流失美國。
懂這么多知識,到頭來卻連最基本的愛國情懷都沒有,實在令人感概。
寫到這兒不禁想起,網(wǎng)上曾流傳一位教授罵他的學生,
“我怕你們哪一天為他國研發(fā)導彈,跑過來炸(老師)我的天靈蓋?!?/p>
這位教授的擔憂沒有錯,過去人才流失是沒辦法的事實。
如今不一樣了,國內環(huán)境已經(jīng)變得越來越好,大量的海外留學生都選擇了回國發(fā)展。
蜚聲中外的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,就曾聽從祖國的召喚,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,回國發(fā)展。
已獲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終身教職的鄧巍巍,不滿足只靠刷朋友圈,才能了解我國“天宮二號”的發(fā)射情況,毅然選擇放棄高薪回歸祖國。
相信時下高速發(fā)展的祖國,也一定會給這些人才提供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舞臺。
文:阿七